梨现代集约栽培技术(一)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0-05-22 21:21:23 作者: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王少敏

   一、梨产业概况

  (一)梨产业现状

   1、中国梨产业现状

中国梨园面积在1997年达到历史顶峰,之后迅速下降,但自2000年后稳步增加,2013年达1667.55万亩。产量一直稳步上升,2013年达1730.1万吨。

中国梨面积占世界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13年占62%左右;对世界增长的贡献约为90%。产量占世界的比重快速上升,2013年占65%左右。

2013年我国各地区梨产量比重,山东位居第3,仅次于河北、辽宁。2013年我国各地区梨栽培面积比重,山东位居第9,位于河北、河北、辽宁、四川、新疆、云南、河南、贵州、陕西之后。

   我国梨生产区划

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均有梨的栽培,主要栽培种有白梨、砂梨、秋子梨及西洋梨:

  1. 黄河流域以北、沿长城内外,为秋子梨与白梨混栽区。
  2. 黄河流域以南至长江流域以北,则为砂梨和白梨栽培混栽区。
  3.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为砂梨主栽区。
  4. 辽东、胶东两半岛则为洋梨主要栽培区。

    2、山东省梨产业现状

依据生态环境和品种栽培特点,形成三大梨主产区:胶东半岛梨区、鲁西北平原梨区、鲁中南梨区。

2003年以来山东梨栽培面积持续下滑,产量则稳中有升,截止2013年山东梨园面积4.56万hm2,居全国第9位;产量127.20万吨,居河北、辽宁之后位居全国第3位。

山东梨栽培面积占全国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已从2002年的7.72%下降到2013年的3.59%。

山东梨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亦呈呈下降趋势,2013年占全国比重为7.35%。

2013年,山东省梨栽培面积居前3位依次为:聊城、烟台、滨州。2013年,山东省梨产量居前3位依次为:烟台、滨州、聊城。

(二)存在问题

1.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我省梨栽培品种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18:47:35,早、中、晚熟比例失调,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售价低,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销售价格难提高。

   2.栽培制度落后,果园基础设施差

乔砧大冠梨园占60%以上,管理困难,技术复杂,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以省力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栽培制度亟待建立。

   3.梨产业化程度比较低

目前,我省梨果生产大部分还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生产难以推行标准化,“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难以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

   4.果实品质低,市场竞争力差

  1. 梨园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多数梨园仍沿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存在树形不规范、树体结构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2. 片面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梨果实含糖量降低、风味变淡、耐贮性下降,严重影响梨果品质。
  3. 采收过早,表现不出品种原有风味,影响果实品质。

   5.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和农资价格上涨明显,梨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影响生产者的收益。
  2. 果园管理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持续增加和果农老龄化严重制约果园技术的推广。

   6.商品化处理和保鲜贮运销水平低

  1. 我省梨采后商品化处理率尚不足40%,而且大都是手工分级,包装不规范(纸箱质量差、分量不足、箱外无标识、混等混级等),基本上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投放市场。
  2. 贮藏规模仅占梨总产量的20%,且以冷库等贮藏为主,气调贮藏较少。

   (三)发展趋势与对策

   1.加快新品种选育力度,优化品种结构

  1. 合理配置早、中、晚熟品种。
  2. 加大品种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力度,对现有品种进行品质改良,加快晚熟、大果型、多抗性品种的引进与筛选。
  3. 尽快培育出一批品质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为不断调整优化结构,增加梨果生产后劲提供和贮备资源。

   2.梨产业生产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

实现生产布局由非优势产区向最优产区的转移,建立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化板块。

   3.集约化栽培模式是梨果发展方向

宽行密植

架式栽培

果园生草

简化修剪

病虫害综合防控

  实现由传统栽培制度向现代栽培制度的转变。

  4.省力化栽培管理技术是大势所趋

技术简单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机械化。

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实现梨园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5.提升梨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化——公司制

合作制——果业合作社

逐步实现由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向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