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17-03-18 11:24:21     

 

1.形态特征  桑白蚧(PseudaulacaspispentagonaTarg),别名桑盾蚧桑介壳虫,属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雌成虫体阔,无翅,倒梨形,体长1.1~1.3mm,略带五角形,前端阔圆,后端三角形,以后胸部为最宽,腹部分节明显,每节的侧缘凸出成圆形的瓣,橙黄色到橘红色,臀板黄褐色或红褐色,皮肤除臀板外膜质,雌介壳圆形略隆起,直径1.7~2.8mm,蜕皮偏在前方,但不在边缘上,腹膜极薄,常留在寄主植物上,灰白色或黄白色,一般性未成熟的成虫为淡黄色。雄成虫体瘦长,纺锤形,0.7~0.9mm,0.16~0.20mm;头小,橙红色,翅展1.4~1.8mm,翅灰白色,透明卵形,长度超过身体,翅面有极细毛。卵椭圆形,0.25mm,0.12mm;白色()及淡红色()1龄若虫体长0.2~0.3mm,扁平椭圆形,暗紫色或黑色;雄若虫体淡黄色或白色,介壳短圆形,白色棉絮状;雌体淡红色。2龄若虫体长0.5mm,雌若虫介壳宽圆形,浅橙黄色;雌若虫近圆锤形,淡黄色,背面隆起,腹部明显,末端渐细。雌若虫经历两个龄期,第二次蜕皮后即变为雌成虫,介壳近圆形,直径1.2mm左右,灰白色或灰褐色,具有两个壳点,体长0.8~0.9mm,梨形,淡黄色。雄若虫期也为2,第二次蜕皮后变为前蛹。前蛹体长0.7~0.8mm,初化蛹形态与2龄若虫相似;再经蜕皮后即变为蛹,蛹长椭圆形,0.6~0.8mm,深黄色或橙黄色(Follett,2004),最后羽化为具翅的雄成虫。雄成虫寿命仅1d,交尾后不久即死亡。
 

 

 

2.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桑白蚧年发生代数由北往南递增,黄河流域年发生2,长江流域年发生3,海南、广东年发生5代。该虫均以受精雌虫在枝干上越冬。海南、广东等南部省份翌年3月下旬雌成虫就开始活动并孕卵,而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则分别发生在翌年4月和5月。卵产于母体介壳下。4月下旬若虫开始孵化,盛期约在5月上旬。初孵若虫善爬行,并能随风传播。一旦寻找到适合场所,即固定为害,5~6d,分泌白色蜡状物质,渐成介壳。雄虫喜群集,雌虫则分散。长江流域6月上中旬成虫羽化,6月下旬产出第二代卵;7月上旬为第二代若虫发生期;8月上中旬第二代成虫出现,并产出第三代卵;9月上旬若虫开始出现,一直为害到10月上中旬;第三代成虫出现。雌雄交配后,雄虫很快死亡。雌成虫即在桃树枝干上越冬。第一、第二代若虫孵化较整齐。第一代雌成虫产卵量较低,平均每雌产50粒左右,而越冬代雌虫产卵量较高,平均每雌产卵上百粒。一般新感染的桃树,雌虫数量较大;发生已久的桃树,雄虫数量渐增,雄介壳密集重叠,桃枝条上似挂一层棉絮。如果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时,降暴雨可冲刷掉大量若虫,减轻为害。越冬雌虫的死亡率因地而异,但其死亡率高低与桑白蚧栖息部位有关。一般枝干北面的死亡率比南面的高,向阳面的死亡率比阴面的高(Pedata,1995)

3.为害症状  桑白蚧国内从辽宁到台湾均有分布,国外各大洲也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桑、茶、桃、苹果、葡萄等多种林木与果树以及棉等草本植物。成虫、若虫寄生于桑树、桃等树木的枝干上,以针状口器插入皮内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盖满介壳,层层重叠,不见树皮。被害株发育受阻,影响树势,特别是桑树伐条后常造成局部或整株因不能正常发芽而被闷死的现象。

4.防治方法

(1)做好检疫工作  桑白蚧可随苗木、接穗传播。因此,要加强引种、苗木的植物检疫,杜绝苗木(或接穗)的移植或运输导致虫害的传入。

(2)农业防治  做好果园的修剪、去杂、排水和通风管理,减少病虫滋生。及时清除虫害,结合桑白蚧世代发生特性,做好桃树休眠期防治,由于桑白蚧以受精雌成虫越冬,有介壳覆盖,一般药物防治效果差,而且易造成药害。可在3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雌虫发育产卵,介壳附着力差时,用硬毛刷刷去枝干上越冬的雌成虫。并结合修剪剪去带病虫枝,集中起来烧毁。合理施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及钾肥,以免氮肥太多,导致该虫繁殖量增大。

(3)生物防治  保护和引放天敌,控制害虫。桑白蚧的主要天敌有细缘唇瓢虫、红点唇瓢虫、二缘瓢虫、黑缘红瓢虫、整胸寡节瓢虫、日本方头甲、桑白蚧蚜小蜂、桑白蚧黄金蚜小蜂、草蛉。其中以细缘唇瓢虫、日本方头甲为优势种。这两种天敌数量多,食量大,其成虫、幼虫均取食桑白蚧的各种虫态,利用价值极大。因此,喷药时务必使用选择性强的杀虫剂,尽量避免使用有机磷等高毒农药。同时,喷药应在2月下旬至3月初进行,此时第一代初孵若虫较整齐,体外蜡质少,药物容易渗透至虫体内,防治效果好,而且3月下旬至4月初,天敌大多数还处于隐蔽期,若桑白蚧局部发生,则采取挑治方法,以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4)化学防治  抓住第一、第二代若虫盛孵期至1龄若虫期(2月底至3月中旬和4月下旬至5月上旬)对有虫枝干喷药防治一次,此时虫体上蜡质分泌少,药液可直接杀死若虫;为害严重的果园,应在第一次喷药后,间隔5~7d再补喷一次。喷药要细致、到位,使药液接触到虫体。须采用溶蜡性强或内吸性强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可选用95%啶虫脒乳油100~15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800~10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等。此外,冬季清园可用95%机油乳剂500~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