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大众日报报道

    2016-03-11 18:37:45 作者:李剑桥    

大众日报报道地址: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41106/Articel12002MT.htm

  果树技术在农业里算是“高科技”,专业性更强,一般果农不好学。在急需推广果树技术时,又遇到人才困境。同班30多人,只有4人还在从事果树推广。徐明举还坚守在田间地头,他要用自己的想法,打通果树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专业技术难落地
  徐明举在全省乃至全国果树界都算是名人。他总是电话不断,短信不断,全是各地果农向他请教果树问题的。不管对方是谁,他都悉心解答,不厌其烦。他现在身兼多职,山东省水果创新团队唯一基层成员、费县果业管理局干部、徐明举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果农乐网站负责人。
  徐明举199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他告诉记者,他们班30多名同学,毕业后涉农的不到1/3,从事果树技术研究推广的目前加上他还有4个人。基层农技推广现状,人员之缺乏可见一斑。
  徐明举说,果树部门曾为果树技术推广立下功劳。可面对新形势,果树技术推广部门面临着人才缺乏且断层,能精通业务且常年为果农服务的占40%,且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另外我省果树技术推广部门混杂,果农需要技术时却不知道该找谁。
  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在田间也遇到了“绊脚石”。徐明举认为,技术超前是科研单位的优势,但推广受益面狭窄,很多果农缺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了解。果树技术在农业里算是“高科技”,专业性更强,一般果农不好学。
“草根组织”鱼龙混杂
  都知道目前农技推广难,“最后一公里”老是到不了终点。离开专业的技术推广人员,果农遇到了“听谁的”的困境。
  目前,农资经销商热衷从事果树技术推广,但其背后以利益为出发点,聘请的技术人员讲解技术难免存在片面性。近年来,发展果农合作社成为一种时尚。徐明举认为,这是新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技术团队的支撑。果业种植公司、果树种植户也在推广介绍自己掌握的技术,但他们相对保守,难形成联合体。
  徐明举认为,网络传播技术是新生力量,并且很快就会成为主要力量,现在果农学习、销售等都通过网络进行,果树技术推广的网络有各省市农业信息网、各地果农自发建立的QQ群、微信平台、各果树网站,网络将果农分门别类进行集合,网络平台集合了真正需要技术的人,不足是鱼龙混杂,尤其是掌握不少果树资源的专家不愿意通过网络介绍技术,给出的理由是网络容易出问题。
做接地气的推广员
  2011年11月,徐明举创建了果农乐视频网。网站立足费县、临沂、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定位于远程视频直播指导果农进行果树生产,整合果树行业视频资源,拍摄转化果树行业最新技术成果。
  目前,果农乐集合了国内众多果树种植大户,尤其是年轻的果农,并与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专家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为开展果树科普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获取了持续的新技术来源,既解决了果农对新技术的需求问题,又解决了科研单位科研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果农乐开通至今,已进行讲座480期,收看现场直播的果农达15万人次。制作果树技术专题节目300期,累计视频点击播放达1400万次,两年来有2000多位果农参加了苹果、桃树、杏树、核桃树等系列果树技术现场交流观摩会,3200位果农咨询过问题,建立桃苹果葡萄梨等QQ群7个,QQ会员4200人,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交流平台。
  山东省水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陈学森教授认为,果农乐探索建立的专家—工作室—网站—果农合作社/会员技术推广链,有效解决了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不离乡、不离土的果业专家队伍。
  徐明举告诉记者,帮助会员销售产品较难,工作室的人员、设备、资金等很有限,难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推广项目组的先进技术,资金缺口很大。他认为,果树技术推广需要政府在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是网站投入大,又是公益性的,更需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