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樱桃褐腐病

    2017-04-12 21:24:28     

  又称菌核病、灰腐病等,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潮湿温暖的地区发生较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病害在山东、江苏、陕西、浙江等地均有发生。
  1、发病症状  

  发病症状调查发现,樱桃褐腐病能为害樱桃的花、叶、枝梢及果实,其中为害果实最重。

  花部受害自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先出现褐色水渍状斑点,逐渐扩散至全花,随即变褐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色霉层;天气干燥时则萎垂干枯,残留枝上。       

  叶片染病多发于展叶期叶片,初在病部表面产生不太明显的棕色病斑,后变棕褐色,着生灰白色粉状物,整个叶片感染后萎垂,最后残留枝上。

  侵入花与叶片的菌丝可通过花梗与叶柄蔓延到果梗和新梢上,形成溃疡斑。病斑长圆形,中央稍凹陷,灰褐色,边缘紫褐色,常发生流胶。当溃疡斑绕枝梢扩展一周时,上部枝条枯死。气候潮湿时,溃疡斑上出现灰色霉层。

  果实从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果发病较重。幼果发病初期,果实表面产生针头大小的褐斑。病斑扩大波及全果,造成腐烂;或凹陷致使果实收缩,造成畸形果。成熟果受病菌侵染时,最初果面上产生褐色圆形病斑,若环境适宜,几天内病斑便可扩至全果,果肉随之变褐、软腐。随后病斑表面产生大量灰褐色粉状物,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病果腐烂后有的脱落,有的则失水变成僵果,悬挂在树枝上。
 

  防治技术
 

  1)增强树势。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负载,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2)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叶幕量过大、枝条过密、植株过稠、地势低凹积水,阴坡、通风透光不良都利于病害侵染和再侵染。因此,应采取科学修剪、挖排水沟等措施来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确保果园通风透光,并注意人工清园。结合夏剪、冬剪,剪除、摘除树上的病枝、病花、病叶、病果,连同地面的落花、落果、落叶一同清扫出园集中销毁,降低菌源。同时进行深翻,将地面病残体深埋地下,防止其当年再侵染,减少越冬菌源量。

  3)及时防治害虫。及时防治桃象虫、桃食心虫、桃蛀螟、桃椿象等,减少虫媒传菌或因害虫对果树造成伤口增加的果实感病机会。

  4)药剂防治。做到适期、对症用药。发芽前,树上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谢花后到果实采收前,喷施2-3次杀菌剂防治樱桃褐腐病。药剂可选用65%代森锌WP 5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 800-1000倍液、50%抑菌脉WP 1000-1500倍液。若花期多雨,在初花期(花开约20%)需要加喷1次。采收后,再喷1次杀菌剂。施药后如24h内遇雨,则需要补喷。
 

 

 

 

 

 

编辑:岱下匠农